首页 要闻 时政 交通 交警 公路 物流 汽车 民航 铁路 邮政 深度 财经 人物 地方新闻 舆情 车生活 新视野 法律法规 行业新闻

走进民企看发展 | 山西绿源碳索科技:“双碳”引领企业向新之路

2025-03-25 10:23:05 来源:人民网 字体:

“煤矿瓦斯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二十余倍。”

“浓度低于8%的瓦斯大部分都直接排到空气中去了,这部分的比例占总瓦斯排放的60%以上。”

“将原来2%—5%浓度的煤层气提浓至6%—15%,实现废气到直燃或发电用气的跨越。”

“实现了低浓度含水瓦斯跨越爆炸限提浓。”

3月13日,在山西绿源碳索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绿源碳索科技”)的会议室,李晋平教授和绿源碳索科技的工作人员一起探讨低浓度瓦斯提纯项目的落地细节。

作为资源型地区,山西肩负着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使命。如何破除传统发展路径依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晋中民营企业龙头之一安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绿源碳索科技致力于成为最优减碳方案提供者,高效减碳技术引领者。其重点打造“一院两平台”的发展模式,带动产业低碳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在绿源碳索科技的碳资产管理云平台显示屏上,大大小小的气泡遍布整个厂区,蓝绿相间的数据实时变动。

碳资产管理赋能平台截图。

“当前的展示页面为安泰集团碳排放总览,气泡越小,表示厂区碳排放量越小。”绿源碳索科技董事长王凤斌介绍,目前,碳数据管理平台已经进入了第二期,通过平台可实时了解公司的碳排放总量、强度及各工序碳排放情况的历史变化趋势。

随着挥发性有机物、焦化脱硫废液制酸、焦炉煤气精脱硫改造项目、焦炉无组织综合治理项目等几十项环保节能项目的实施,安泰集团的环保“成绩单”分外亮眼:园区自发电比例达到92%、焦化工序能耗达到96.88kgce/t、转炉工序能耗达到-31.87kgce/t,优于国家能效标杆水平。

“成绩单”的背后不仅有夯实的数据支撑,更有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矿化固碳技术利用自主研发系统捕捉燃煤烟气所含的二氧化碳,作为微生物微藻的生长基,生成高附加值、高营养价值的藻粉产品;二氧化碳膜捕集技术为低成本二氧化碳分离、捕集、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两侧分别为生物固碳技术产品——微藻藻粉和藻片,中间是二氧化碳膜捕集技术产品——膜丝。人民网记者 王帆摄

截至目前,绿源碳索科技已取得40余项专利。“重视科技,但又不能止于科技。”王凤斌认为,从气候治理的发展路径来看,碳资产管理也是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切入点和发力点。

坐落于晋中榆次的山西榆次远大线材制品有限公司(简称“远大线材”)自1997年取得自主进出口权后,其主营的钢丝和钢钉产品已遍布全球。产品成功出口的背后,则离不开绿源碳索科技的碳咨询业务。

“按照规定,出口欧洲,钢铁行业需填报包括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及后续精加工所有的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情况。作为精加工企业,远大线材的生产原料需要追溯到上游钢铁供应企业。”王凤斌介绍,公司拥有相关专业咨询能力,可为远大线材收集上游供应商的碳排放数据,并完成供应商CBAM报告的填报工作。

可为企业提供碳盘查、碳足迹、碳交易、碳报告、碳决策等系列服务;积极推广CCUS领域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在绿源碳索科技,全生命周期的“双碳”服务正在不断扩展。

——规划建设介休“零碳产业园”,形成钢焦电循环经济的闭环;助力晋中市搭建双碳监管赋能平台、开展碳资产开发管理,推进碳普惠机制建设等。

——2024年11月11日,由绿源碳索科技承办的“山西双碳会客厅”首届学术沙龙在太原举行,聚焦能源转型、工业减排、绿色金融、碳市场等热点领域。

2025年,公司还将持续举办双碳学术沙龙,致力于实现高碳经济的低碳发展。王凤斌表示,将构建“技术+金融+产业”的绿色低碳生态圈,为产业低碳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编辑:李帅)

  • 山西要闻
  • 交通快报
  • 专题报道
  • 交警在线
  • 民航铁路
  • 邮政物流
  • 社会民生
图片文章
  • 太原市万柏林区九院沙河生态复流工程施工现场:有序作业

    太原市万柏林区九院沙

  • 乡宁县: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技能培训

    乡宁县:为农民工提供

  • 永济:铺设滴灌设施 确保冬小麦长势良好

    永济:铺设滴灌设施 确

  • 太原公交主题定制婚车亮相街头

    太原公交主题定制婚车

  • 加紧生产

    加紧生产

  • 骑行爱好者在太原汾河景区健身赏景

    骑行爱好者在太原汾河

  • 春季义务植树

    春季义务植树

  • 建设正酣

    建设正酣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电话:18701088869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