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市文化馆非遗展厅、数字文化体验厅开放以来,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往体验,两个展厅通过数字互动、全息投影展示等技术,将剪纸、大同铜器等非遗项目展示与数字体验相融合,让参观者在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内,沉浸感受“科技+文化”创新融合。目前,已接待游客千余人次。
据了解,两个展厅总面积900余平方米,对市民、游客免费开放,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数字文化创新融合,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非遗展厅设置图书阅读区,收藏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产品300余件;数字文化体验厅有数字画屏、书画棋类、朗读亭、数字音乐、VR太空舱、VR赛车、非遗全息投影展示、公共文化云展示、文旅互动墙、海洋世界绘画体验等,是集娱乐、学习于一体的数字文化体验空间。
据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馆将开展剪纸、面塑、香道、花丝编织等非遗研学课程,进一步构建可触、可感、可参与的非遗传承场景,通过打造多元沉浸式体验空间,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帅)